查看原文
其他

该算年度绩效了,今年的论文奖励还发不发?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教师打怪指南 Author 指南哥

源:教师打怪指南

2021年马上就要过完了,预祝大家新年快乐,2022年工作、家庭更红火!


然而,别忙着祝福。因为每到年关,一年中最扎心的时刻就到了,不仅要填写年度考核数据,还要计算一年中最大的盼望,甚至是经济收入的大头,那就是年度绩效工资


如果今年是躺平过来的,那么年度绩效可能在四位数以内。因为仅靠教学的课时费,一节课也就是45元左右,甚至有的学校还规定,只有超课时才会有课时费。


年度绩效中的大头不是课时费,而是科研奖励。但教育管理部门之前明令,论文不能与绩效工资直接挂钩,许多教师最大的焦虑就是,今年的论文奖励到底还发不发


在“年终绩效分配,高校教师们,你今年多挣了几块钱?”中,我们曾经谈过高校中教师与行政在绩效分配上的矛盾和解决方案,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看。


在本篇文章中,我们主要来谈谈,论文奖励为何成为高校教师的最大焦虑,发不发论文奖励有哪些可能影响,最后再乐观预估一下今年是否会发。



01

论文奖励,年度绩效的大头


曾撰写一篇文章,“一次讲清楚:985高校副教授到底挣多少工资?”,其中谈到,高校教师的工资大致包括:基础工资、课时工资、绩效工资、项目工资、帽子工资和答辩评审讲座费


具体来说,“绩效工资,主要是科研绩效,包括论文、专著、项目、奖项、专利的各种奖励。绝对是旱的旱死,涝的涝死,有的教师几乎为0,有的教师则每年大几十万、上百万不等。”


往大了说,除了每月的基础工资,都可以算作绩效工资;但往小了说,绩效主要指科研绩效,因为即使是教学,也要拿了各种教育教学教改项目、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、国家级省级教学竞赛奖等,才有奖励,否则就只能算工作量。


既然如此,科研业绩包括论文、专著、项目、奖项和专利等,其中专著、项目、奖项和专利不一定年年有,而论文基本上年年都有,甚至是科研业绩的大头。因为无论理工科,还是人文社科,发论文都是最直接、最普遍的科研成果。


如果一年到头连一篇论文都没有发,那么就更难有专著、项目和奖项等了。甚至如果连续三四年都没有发论文,那么聘期考核就很难通过了


而如果发了多篇论文,拿了大笔论文奖励,回到家,老婆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了。



02

明令:论文不与奖励直接挂钩


从去年开始,破四唯、破五唯就搞得如火如荼,从职称评审到年度绩效,无不成为最为重要的指挥棒,但具体效果如何,恐怕你我也不知道。


去年12月,教育部发布《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“唯论文”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》,其中要求,“不得将SSCI、CSSCI等论文收录数、引用率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与资源分配、物质奖励、绩效工资等简单挂钩,防止高额奖励论文。”


今年1月,《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》发布,其中强调,在高校内部收入分配上,“不将论文数、专利数、项目数、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、奖励直接挂钩。”


有点奇怪,教育部为什么单独把人文社科的SSCI和CSSCI拎出来,却不论及理工科的SCI、EI和Nature等论文?


不管这些了。这条要求的主要论点是,发论文不能与绩效工资分配、奖励简单或直接挂钩,不能高额奖励论文


其中,高额奖励更多指Nature级别的论文,不能一次性奖励50万,但一般论文的奖励“不能与绩效工资简单或直接挂钩”,就非常不容易理解了


不能明码标价,是要求不能规定一篇论文奖励多少钱;还是要求必须把论文换算成科研分,之后再按分计算科研绩效;甚至是按一个聘期来合计发科研绩效?


但不管怎么样,有规则,特别是有明规则,就意味着明码标价,童叟无欺;只有是潜规则,才会不简单直接挂钩。


在实际操作中,各级高校很难跟上教育管理部门的思路,你到底说一说,我发还是不发,具体怎么发?


然而,“泪眼问花花不语,乱象飞过秋千去。”



03

抓狂:论文奖励暂停发放


破除几唯都没有关系,有关系的是,破除了之后怎么办?


通知是去年12月发的,以至于今年1月发2020年度科研绩效时,许多高校就暂停发放论文奖励了。


教师很郁闷,高校则一边偷着乐,一边郁闷。为什么呢?


很简单,论文奖励是年度科研绩效的大头,停发或不发显然大幅度降低教师的经济收入,而一家老小还指望着它来改善一下全年只发基础工资的窘迫呢!


科研奖励的规定写在学校文件上,白纸黑字,作为对努力科研的激励措施,现在说暂停就暂停了,搁在谁身上都会很郁闷。


学校偷着乐,在于可以节省下一大笔经费,一个中等学校节省下来1000多万是没有问题的;而且有上面的命令,校长书记说,“我也没办法啊!”


学校也郁闷,其一,学校各级领导,尤其是副校长、处长和院长,很多也是科研大户,停发奖励会影响团队的经济收入和科研士气,长此以往,“人心散了,队伍不好带了。”


其二,如果以后论文、项目、课题、经费都不能够直接奖励,那么可想而知,大部分教师对科研就会更加意兴阑珊,之后的科研业绩会断崖式下滑


之前为了仨瓜俩枣,老骨头还可以努力一把,现在连瓜枣都不见了,还努力个啥?


甚至以后努力科研,发的论文多了,反而会被当做“唯论文”的典型,以后评职称、评奖、评项目、评帽子还可能成为负面例子。


“你看看,别人十年才发十篇论文,你一年就发了八篇,肯定是垃圾!垃圾!垃圾!!!”



04

奖不奖、如何奖:政策在摇摆之间


教师没了科研业绩,高校领导很着急,教育管理部门也很着急,国家更着急。


除了用评职称和年度、聘期考核卡人,高校就只能用科研奖励来激励人,一正一反,你总要用一个。想让教师仅仅用爱发电,对于少数热爱科研的教师可以,但对于绝大部分教师肯定是无效的。


因为在一般高校,绝大部分教师最多是副教授退休,年度考核刚刚过就好,聘期考核不过也就是降级,一个月少几百块钱,但有了大把的时间出去钓鱼、喝茶、跳广场舞,谁还在乎那几百块钱。


再说了,科研这种事本来就应该能者多劳,不能者勤恳教学就好了。


真的会聘期考核不过就解聘,那也是想多了,不信可以看看我曾经撰写发布的文章,“高校事业编制被取消,是凛冬将至,还是杞人忧天?


既然如此,卡脖子技术还指望谁来突破呢?国家如果不着急,就不会这一两年内大幅度放开各种经费使用限制了。“你们看需要花,主要是赶紧解决实际问题。”


有经费可以看需要花,而不是受各种繁杂规定的限制,自然很舒心,但花经费不能增加教师收入啊!


如果各种科研业绩不能直接挂钩奖励,那也总要有奖励的方法和政策,做蛋糕的人总要分到蛋糕,不然,谁还每周007起早贪黑地做蛋糕、卖炊饼呢?


而且教育管理部门同时也批评,不能搞大锅饭主义,不能干好、不干一个样。但如何在收入分配上拉开合理差距,那就要有标准,总不能猛张飞撒豆子,撒到谁就是谁吧!?


既然有差距就要有标准,有标准就要有挂钩关系,也不能教师A的论文,奖励到教师B头上,或者直接平摊到整个学院的科研绩效中。


既然奖是肯定奖,而且必须奖励到个人头上,那么下面的问题就是如何奖,不简单直接挂钩,但到底要如何挂钩?


显然,教育管理部门还处在理想与现实的摇摆之间,而高校也无所措手足。


最后,期待今年的年度绩效中会发论文奖励,并补发去年的欠账,毕竟多收了三五斗,也是下一年可以养活全家老小的粮食啊!


注:对作者其他文章感兴趣,请关注微信公众号“教师打怪指南”。

关注学术桥,关注科研人员发展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供分享之用,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或者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。欢迎投稿,分享博士求职、面试、发展经历和感悟,指点科研、学术、项目和奖项经验和体会,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:yeziwuyuxin,信箱:qiaoqiao@acabridge.edu.cn。

关注学术桥:联结全球 汇聚人才

延伸阅读

严苛绩效考核下,草根教师的生存策略

邵峰院士:我们这里没有科研绩效的概念,原创怎么能用绩效评估?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